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④
发布日期🩻🧞♀️: 2022-11-29来源: 人民日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断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为人民抒写🏊♂️,为梦想高歌。从《觉醒年代》《长津湖》中体悟历史🏍、增进历史自信📯,从《山海情》《守岛人》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从《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激扬奋进的豪情……不久前,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公示🧚🏼♀️,无数人在对这些作品的凝神观看、侧耳倾听与静心阅读中,感受到温暖、鼓舞与启迪,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前进道路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发达的物质文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会缺乏自立于世界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发展进步,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新时代这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𓀏、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时至今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这十年,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活动🏓,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征程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断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物质财富的积累、中华文化的弘扬、价值体系的塑造,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